书帝吧 > 年代炮灰真千金,带着系统重生了 > 第22章 欠下恩情

第22章 欠下恩情


第22章欠下恩情

苏若让支书媳妇拿瓶白酒过来,并嘱咐道:自己要去山里采些草药,如果自己回来前,王志军再发烧,就用白酒给他擦拭身体。

王志军刚刚的抽搐,就是体温太高引起的,持续的高烧对人体损害很大,必须要想办法把体温降下来。

在支书媳妇的认知里,人发烧就用被子捂着,发一身汗就好了。

现在苏若却让她给儿子散温,她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,但还是用力的点着头。

刚刚王志军的状况把支书媳妇吓坏了,她现在把苏若的话奉为圣旨。

一旁的老支书,说:“丫头,你一个人上山不安全,我叫个人跟你一起去。”

“不用了叔,那草药不难找,我一个人去就行。”

支书也看出来了,苏若是个有本事,有成算的,见她拒绝,也就没多劝。

苏若没再耽搁,从王家出来就向山上走去,因为刚下过雨,地上泥特别多,山路并不好走。

但苏若前世没少上山采野菜,对眼前的大山十分熟悉,很快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草药。

想到之后的灾难,她又顺便多采了些疗伤的草药,有备无患。

下山时,苏若看着对面高耸的山峰眉心紧皱,但她也知道该来的总归会来,她阻止不了。

苏若回到王家时,支书媳妇已经给王志军擦了数次身体了,王志军还是有些发烧,但并没出现抽搐和惊觉的状况。

苏若亲自去厨房熬了药,喂王志军喝下后,他的烧终于退了,脸上也有了丝血色,但退烧不是关键,最麻烦的还是王志军的腿。

王志军掉下来时,腿被砖头砸伤了,此时他整个右腿都肿了起来,伤口处看来来血肉模糊的十分吓人。

苏若知道如果等这场灾难过去,再送王志军去医院,他这条腿只怕就保不住了。

可是要给他治伤,就必须把被感染的地方全部清理干净,前世今生,苏若连只鸡都没杀过,更不用说给人刮骨疗伤了。

支书媳妇看出苏若的为难,立刻跪在她面前,哭求道:“姑娘,求求你救救我儿子,只要你能医好我儿子,我这辈子一定当牛做马的伺候你。”

支书媳妇说完还想给苏若磕头,苏若赶紧拦住了她:“大娘你别这样,如果能帮的,我一定帮。”

一旁的支书也说:“你别为难人家闺女。”

虽没明说,但他也知道,自己儿子这条腿,只怕是保不住了。

支书媳妇儿哭的更伤心了:“可是,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,他还没娶媳妇呢!如果没了腿,他以后可怎么活!”

老支书眼睛里也有了湿意,他这辈子都没做过亏心事,如今老了老了,竟然遭受到这样的磨难。

如果可以,他宁愿现在躺在床上的是自己。

苏若自认心肠已经足够冷硬,见此,也不由的跟着难受。

可她虽然同情支书夫妻,但该说的话,还是要说:“你们要是信得过我,我就试试,但这腿究竟能不能保住,我也没有把握。”

支书媳妇儿连忙摸了把眼泪,点头说:“好,好,大娘信得过你。”

老支书也叹了口气说道:“那就试试吧!丫头你也别有压力,治好治坏,我们都不怨你。”

苏若这才放心下来,她现在最怕的就是遇到医闹,到时候自己什么好处都没捞着,还平白惹得一身腥。

决定要替王志军治腿后,苏若就在意识里,跟系统沟通起治疗方案。

系统扫描了一下王志军腿上的伤,说:“他这伤口虽然看起来严重,但骨头伤的并不重,只有两处骨裂,没有碎骨,不用打钢钉,只要把伤口清理好消完毒,将错位的骨头正位回去就行。”

苏若闻言不由松了口气,她将麻醉的草药捣成汁让王志军喝下去,并用银针封住了,王志军腿上的穴位。

但苏若也是第一次给人治伤,也不知道这麻醉的效果怎么样,担心王志军会突然醒过来乱动,影响自己的治疗。

苏若并没让老支书和支书媳妇出去,嘱咐他们帮自己看着点,如果人醒过来,就按住他,别让他动。

老支书和支书媳妇连连点点头,全都眼神担忧的看着床上的王志军,实际上就算是苏若让他们出去,他们只怕也不会放心的离开。

苏若要将王志军腿上,被感染的腐肉切掉,就必须要有工具,手术刀她自然是没有,只能先跟系统借,系统一心想让她救人,自然没意见。

一切准备就绪,苏若深呼了口气,便开始动手。

支书媳妇,见苏若一刀下去,鲜血就从儿子腿上流出来,差点没晕厥过去,一旁的老支书见状赶紧扶住了她。

支书媳妇感觉到老伴儿的安抚,才挺过来没晕过去。

但她心疼的眼泪直掉,但却不敢发出声音,生怕惊扰到苏若。

苏若此时也很紧张,她用了极大的力气,才控制住不让自己手抖,额头上全都是细密的汗珠。

好在苏若很快就镇定下来,拿刀的手也越来越稳。

清理,止血,苏若很快就将被感染的伤口处理好,然后又将错位的骨头复位,包扎上药,再用提前准备好的木板,将腿固定住。

一切结束后,苏若长出了口气,与此同时,她听到了,系统积分到账的提醒,除了10个积分,系统还将手术刀,作为庆祝苏若第一次手术成功的奖品,送给了她。

这把手术刀十分锋利,并不是苏若在如今这个年代能买到的,苏若用的十分顺手,也是她以后治病救人的必备工具,所以她对这个奖励很满意。

支书媳妇焦急的问道:“闺女,我儿子的腿怎么样了?”

苏若这才回过神来,说道:“大娘,您放心,你儿子的腿没事,落不下毛病,这段时间好好养着,要不了半年就能下地了。”

支书媳妇提着的那口气,这才方下,她最怕的就是儿子的腿会落下残疾,不好娶媳妇。

一旁的老支书闻言,也暗暗松了口气。

苏若将采来的草药留下了一些,并仔细同支书媳妇讲了熬煮的方法。

支书媳妇拉着她的手说:“闺女,你真是帮了我们家大忙了,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感谢你。”

苏若笑着说:“大娘,感谢的事不急,反正我就住在知青点,你就算要谢我,也等志刚哥的腿好了再说。”

一旁的老支书这才想起,这么久了,他竟然还不苏若的身份和名字。

于是问道:“你是新来的知青?”

苏若郑重的点头:“是的叔,我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,以后少不得要麻烦你。”

苏若并不是什么做好事不留名的大善人,她会冒险救下王志军,一方面是为了报答老支书的恩情。

另一方面,也是想让老支书承了她这份情,这样她以后在村里,也能多一份依仗。

支书媳妇闻言立刻说道:“什么麻烦不麻烦的,你救了我儿子的命,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,我们感激你都来不及。”

老支书也点头说道:“以后,你在村里如果遇到什么麻烦,就来找我。”

支书媳妇立刻接口:“对,你叔虽然老了,但在村里还是说的上话的。”

苏若闻言犹豫了一下才说:“叔,我今天一路走过来,看到村里的房子,漏的漏,倒的倒。

老话常说,大涝之后必有大灾,咱们这儿临山,尤其是出村的那条路,就在山脚下,如果遇到个山体滑坡什么,人躲都没地方躲。”

支书媳妇脸色微变,喃喃说道:“我们在这儿住了几十年都没事,应该不会吧?”

“难说,往年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雨,我觉得还是小心些好。”

苏若说完这句,也没再多劝,反正她已经提醒了,至于结果怎样,就不是她一个小知青能左右的了。

老支书做了这么多年村支书,自然是有些见识和远见的,他仔细思考了苏若的话,沉吟片刻才说:

“好,我知道了,这几天我会提醒村里的人,尽量不要外出。”这就是把苏若的话,放在心里了。

该做的都多完了,苏若也没再多呆,直接回了知青点。

她刚走进知青点,就看到男知青正在替女知青修补房顶,女知青也都在院子里帮忙,倒是没见到李诗柔和陈薇,苏若也没在意。

女知青跟苏若不熟,只有吴青青跟苏若打了声招呼,苏若笑着回了她一句,便想进房间。

却被吴青青拦住了,她说:“李诗柔跟陈薇的被子,被淋湿后发霉不能再盖了,得重新做,她们去跟村里人买棉花和布了。

但这棉花和布都是紧俏货,只怕不好买到,苏知青你要是有,不防借她们一点,大家都在一个知青点住着,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们受冻。”

苏若前世就见识到了吴青青的虚伪。

此时自然不会被她表现出的假象蒙骗,闻言立刻做出一副惊讶的样子问道:

“怎么会这样?但我也就带了一床被褥过来,并没有多余的棉花和布料,吴知青你下乡这么久了,也一点都没攒下来吗?”

吴青青自然是有棉花和布料,但那是她攒下来,准备给自己做冬天的棉服的,自然不会往外借。

她本来想着,苏若能眼都不眨的,就掏五十块钱买下赵晴的房子,家境一定不错,说不定会有多余的棉花和布。

如果,她能帮李诗柔和陈微解决被子的事,她们一定会对自己心存感激,以后,自己在知青点的威望也会更高。

但没想到,苏若年纪不大,心眼却不少,两三句就把问题,重新推回到她身上。

吴青青此时又不能说自己没棉花,这样她以后做棉服时,又要怎么解释,只能讪笑着,说:

“我也就是这么一问,说不定李知青和陈知青她们已经买到了呢!棉花和布虽不好买,但老乡手里总会有些存货的。”

苏若并没接话,只是满含深意的看了吴青青一眼,就转身回了房间。

吴青青自己不愿意借,还想拿她的东西做人情,真当她傻呢!

吴青青觉得自己好像被苏若的目光看穿了一样,她心里有些发毛,暗暗决定以后还是远着点苏若比较好。

这时吴青青的小跟班方珍珍走了过来,说:“她那人一看就是个高傲看不起人的,你搭理她干嘛!”

吴青青平复好情绪,重新装出一副好大姐的样子说:“珍珍,你别这样说,我们既然都住在这里,就是一个集体,必须要团结起来互帮互助,以后在村里的日子才会好过。”

方珍珍冷哼了声没说话,她对苏若一来就买下房子,独自居住心里十分嫉妒。

其实不只是她,知青点的很多人都嫉妒,毕竟谁不希望,能有个自己的房间呢!

尤其是这场暴雨后,只要一想到,苏若能一个人享受大房间,而她们必须要挤在一起,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,怨恨就在她们心里疯狂滋长。

苏若也知道,知青点对她羡慕嫉妒恨的人不止一个,但她不在乎。

这辈子,只要她自己过的好就好,至于别人怎么想,对她来说一点都不重要。

傍晚的时候,村里的大喇叭就开始喊:“经过之前的暴雨,村口的山路上,恐怕会有山土滑坡的危险,大家没事不要出门。”

其实根本不用喊,现在村口的桥被河水淹着,人们就算是想出村,也出不去。

大喇叭一连广播了三天,河里的水也退了下去,重新露出了桥面。

人们见这几天都没事,对广播的话,也就没放在心上。

毕竟,就像支书媳妇说的,他们住在这里几十年都没事,怎么会这么巧,自己一出门就遇到山体滑坡。

更何况,被困了这么久,家里的柴米油盐早就见底了,不去买吃什么。

还有些人家里攒了鸡蛋,得偷偷拿到镇上卖掉,不然天这么热,再放下去就坏了。

老支书看到村民三三两两的往镇上走,整日都忧心忡忡的,奈何他的劝说,根本就没人听,他又不能拦着,不让人去。

毕竟谁也不知道这山体滑坡会不会来,什么时候来!大家总不能一辈子不出门吧!

支书媳妇见此劝道:“我觉得是你想太多了,这好端端的,怎么会山体滑坡。”

老支书用那浑浊的双眼看着远处的山峰,说:“你不懂,今年这天不正常,我这心里总不踏实,老觉得会出事。”

“你啊!就是操心太多。”支书媳妇说完这句,就转身回屋做饭去了,并没将这事放在心上。


  (https://www.shudi8.com/shu/657490/28375856.html)


1秒记住书帝吧:www.shudi8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shudi8.com